统一声明:
1.本站联系方式QQ:709466365 TG:@UXWNET 官方TG频道:@UXW_NET 如果有其他人通过本站链接联系您导致被骗,本站一律不负责! 2.需要付费搭建请联系站长QQ:709466365 TG:@UXWNET 3.免实名域名注册购买- 游侠云域名 4.免实名国外服务器购买- 游侠网云服务
我们不绕弯子,直接聊你最需要的干货:Request是什么?它能帮你做什么?从最常用的“QueryString取URL参数”“Form拿表单数据”,到怎么用它读Cookies信息,每个功能都拆成“能直接复制用的例子”——比如“登录页面的用户名怎么通过Request.Form获取?”“商品页的id参数怎么从URL里快速拿到?”跟着步骤走,不用记复杂语法,10分钟就能上手。
不管你是想做简单的留言板,还是处理页面间的参数传递,这篇都能帮你把Request用明白。不用再翻零散的资料,这一篇就够你跨过ASP入门里“获取用户输入”的关键门槛,真正把代码写得“有用”起来。
你刚学ASP的时候有没有过这种崩溃时刻?做了个登录页面,用户填了用户名密码点提交,结果代码里怎么都拿不到输入的内容;或者做商品列表页,点“查看详情”跳转到商品页,却不知道怎么把商品ID从URL里取出来用?其实这些问题,一个Request对象就能解决——但我当年第一次碰Request的时候,也跟你一样,对着“QueryString”“Form”这些名词犯懵,翻了半天资料还是没搞懂怎么实际用。今天我把自己踩过的坑、摸透的用法整理成这篇,保证你看完就能上手。
Request对象到底是干啥的?先把基础逻辑讲明白
首先得说清楚,Request是ASP的“内建对象”——啥叫内建对象?就是不用你自己写代码创建,直接就能用的对象,就像你手机里预装的微信,不用下载就能打开用。那Request的作用是啥?简单说就是“接收用户给服务器的输入”——不管是你在网页上填的表单、点链接带的URL参数,还是浏览器里存的Cookies,都是用户“发给服务器的请求信息”,Request就是帮你把这些信息“拆出来”的工具。
我举个真实例子:去年我帮朋友做一个小电商网站的商品详情页,他之前的做法是用Session存商品ID,结果用户多开几个商品页面,Session里的ID就乱了,点这个商品详情显示的是另一个商品的内容。后来我告诉他,直接把商品ID放到URL里,比如“product.asp?id=123”,然后用Request.QueryString(“id”)把123取出来,再去数据库查对应的商品信息——改完之后,不管用户开多少个页面,每个页面的ID都是独立的,问题立马解决。他当时拍着大腿说:“早知道Request这么好用,之前何苦绕那么大弯!”
其实ASP的官方文档(微软MSDN)里早就说过,Request对象是“处理客户端请求的核心工具”,它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开发者不用关心“数据怎么从客户端传到服务器”的底层逻辑,只要调用对应的方法就能拿到需要的信息。比如你不用管URL里的参数是怎么拼接的,不用管表单数据是怎么封装的,Request已经帮你把这些工作做了,你要做的就是“告诉它你要什么数据”。
Request最常用的3个方法,用例子帮你搞懂怎么用
接下来讲重点——Request最常用的3个方法:QueryString、Form、Cookies。这三个方法覆盖了90%的使用场景,我一个一个给你讲清楚怎么用,结合我自己踩过的坑。
先想一个场景:你做了个商品列表页,每个商品后面有个“查看详情”的链接,链接地址是“product.asp?id=123”——这里的“id=123”就是URL参数,用来告诉商品详情页“要显示ID为123的商品”。那怎么把这个123取出来用?答案就是QueryString。
具体怎么写代码?很简单:
dim productId
productId = Request.QueryString("id")
这里的“QueryString”就是“查询字符串”的意思,后面括号里的“id”就是URL里“?id=”后面的参数名,取出来的productId就是123。接下来你就能用这个productId去数据库查对应的商品信息了,比如“SELECT * FROM products WHERE id = ” & productId”——这样商品详情页就能显示对应的数据了。
我当年第一次用QueryString的时候,犯过一个低级错误:把参数名写错了。比如URL里是“id=123”,我代码里写成了Request.QueryString(“productId”),结果取出来是空值,折腾了半小时才发现是参数名不一致。所以记住:QueryString的参数名必须和URL里的参数名完全一样,大小写也不能错(ASP虽然不区分大小写,但最好养成一致的习惯)。
还有个要注意的点:如果URL里有多个参数,比如“product.asp?id=123&type=phone”,你可以用QueryString分别取这两个参数:Request.QueryString(“id”)拿到123,Request.QueryString(“type”)拿到phone——是不是很方便?
再想一个场景:你做了个登录页面,表单里有两个输入框,name分别是“username”和“password”,表单的method是“post”(提交数据的方式)。当用户填完信息点提交,服务器怎么拿到这两个输入框的内容?这时候就要用Form方法。
代码例子:
dim username, password
username = Request.Form("username")
password = Request.Form("password")
这里的“Form”对应的是表单里的“name属性”——输入框的name是“username”,你就能用Request.Form(“username”)拿到用户填的内容;同理,password输入框的name是“password”,用Request.Form(“password”)就能拿到密码。
我帮朋友改登录页的时候,他犯过一个常见错误:把表单的method写成了“get”,结果用Form方法取数据,一直拿不到——因为“get”方法会把表单数据附在URL后面,这时候要用QueryString取;而“post”方法会把数据放在请求体里,必须用Form取。后来我让他把method改成“post”,或者把Form改成QueryString,问题就解决了。
还有个小技巧:如果你的表单里有多个输入框,比如性别单选框、兴趣复选框,也能用法Form方法取——比如单选框的name是“gender”,选中“男”的话,Request.Form(“gender”)就会拿到“男”;复选框的name是“hobby”,选中“读书”和“旅游”的话,Request.Form(“hobby”)会拿到“读书,旅游”(用逗号分隔多个值)。
最后说Cookies——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网站:勾选“记住我”之后,下次打开网站不用输密码就能登录?这就是用Cookies实现的——服务器把你的登录信息存到浏览器的Cookies里,下次你访问的时候,服务器用Request.Cookies把信息取出来,自动帮你登录。
代码例子:假设你之前用Response.Cookies(这个是写Cookies的对象)存了一个Cookies,名是“user”,里面存了“username”和“email”两个键:
Response.Cookies("user")("username") = "张三"
Response.Cookies("user")("email") = "zhangsan@example.com"
那下次用户访问的时候,用Request.Cookies就能把这些信息取出来:
dim userName, userEmail
userName = Request.Cookies("user")("username")
userEmail = Request.Cookies("user")("email")
这样你就能用userName显示“欢迎张三回来”,或者用userEmail做其他操作了。
但这里要提醒你:Cookies是存在用户浏览器里的,所以安全性不高——如果有人拿到用户的Cookies,就能冒充用户登录。所以微软MSDN文档里特意提醒,Cookies只 用来存“非敏感信息”,比如用户的偏好设置(比如“默认显示深色模式”),而像密码、银行卡号这种敏感信息,绝对不能存在Cookies里。我之前犯过傻,把用户的密码存到Cookies里,后来被做安全的朋友骂了一顿,赶紧改成存加密后的token(一种临时的身份凭证),这样即使Cookies被拿到,也不能直接得到密码。
为了让你更清楚这三个方法的区别,我做了个表格:
| 方法名 | 适用场景 | 示例情况 | 代码例子 |
|---|---|---|---|
| QueryString | 获取URL中的参数 | 商品详情页URL:product.asp?id=123 | Request.QueryString(“id”) |
| Form | 获取POST表单提交的数据 | 登录表单method=”post”,输入框name=”username” | Request.Form(“username”) |
| Cookies | 读取客户端Cookies信息 | Cookies名”user”,键”username” | Request.Cookies(“user”)(“username”) |
用Request踩过的3个坑,我替你避了
讲完用法,再跟你说几个我踩过的坑,帮你少走弯路:
第一个坑:别忘判断参数是否存在。比如你用QueryString取id的时候,如果用户直接输入“product.asp”(没有带id参数),这时候Request.QueryString(“id”)会是一个空值,直接用的话会报错。所以一定要先判断:“If Request.QueryString(“id”) “” Then”——如果id存在,再去查数据库;如果不存在,给用户显示“参数错误”。我之前做商品详情页的时候,没加这个判断,结果用户直接访问product.asp的时候,页面报错,后来加了判断就好了。
第二个坑:注意中文乱码问题。如果你的表单里有中文内容,比如用户名是“张三”,直接用Form取的话,可能会显示成乱码(比如“æ�张三”)。这时候要设置Request的编码为UTF-8,在代码开头加一句:“Request.Charset = “utf-8″”——这样就能正确显示中文了。我当年做一个博客的评论功能,用户发的中文评论全是乱码,折腾了半天才发现是没设置编码,后来加了这句就解决了。
第三个坑:别混用QueryString和Form。比如你的表单method是“post”,你却用QueryString取数据,肯定拿不到;反过来,如果表单method是“get”,用Form取也拿不到。我之前做一个反馈表单,把method写成了“post”,结果用QueryString取内容,折腾了半小时才发现问题,后来改成Form就好了——所以一定要记住:post对应Form,get对应QueryString。
其实ASP没那么难,把Request这些基础对象搞懂,很多功能都能串起来用了。比如你做一个完整的登录流程:用Form取用户名密码,验证正确后用Response.Cookies存登录信息,下次用户访问的时候用Request.Cookies取信息自动登录——这些功能都是用Request和Response(写数据的对象)配合实现的。
你现在可以打开你的ASP项目,试试用Request.QueryString取一个URL参数,或者用Form取一个表单数据——如果遇到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跟我说,我帮你看看。ASP的学习就是这样,边用边踩坑,踩多了就会了。
Request对象到底能帮我解决什么具体问题?
比如你做登录页面,用户填了用户名密码点提交却拿不到输入内容,或者做商品列表页点“查看详情”跳转到商品页,不知道怎么把商品ID从URL里取出来——这些“接收用户给服务器的输入”的问题,Request都能解决。它就像个“拆包工具”,不管是表单数据、URL参数还是Cookies信息,都能帮你把需要的内容从请求里拆出来用。
我当年帮朋友做电商商品详情页,他之前用Session存商品ID导致页面混乱,后来我让他把ID放URL里用Request.QueryString(“id”)取,改完后每个页面的ID都独立,问题立马解决,他当时拍着大腿说早知道Request这么好用就不用绕弯了。
用QueryString取URL参数的时候,要是用户没带参数怎么办?
肯定会报错啊,所以一定要先判断参数是不是存在。比如你要取URL里的id参数,可以加一句“If Request.QueryString(“id”) “” Then”——如果id存在,再去查数据库;如果不存在,就给用户显示“参数错误”。
我之前做商品详情页没加这个判断,用户直接访问product.asp的时候页面就报错,后来加了判断才解决,这是新手很容易踩的坑。
表单里的中文内容用Form取出来是乱码,怎么解决?
这是编码的问题,你得在代码开头加一句“Request.Charset = “utf-8″”,把Request的编码设置成UTF-8,这样就能正确显示中文了。
我当年做博客评论功能的时候,用户发的中文评论全是乱码,折腾了半天才发现是没设置编码,加了这句之后,中文内容就正常显示了。
QueryString和Form为什么不能混用啊?
因为它们对应不同的请求方式——如果你的表单method是“post”,数据是放在请求体里的,这时候得用Form取;要是method是“get”,数据附在URL后面,就得用QueryString取。
我之前做反馈表单,把method写成了“post”却用QueryString取内容,折腾了半小时才发现问题,后来改成Form就拿到数据了,这事儿我记到现在,再也没混用过。
用Request.Cookies读用户信息,会不会有安全问题?
肯定要注意安全!Cookies是存在用户浏览器里的,安全性不高,要是存了密码这种敏感信息,被人拿到Cookies就能冒充用户登录。
微软MSDN文档里特意提醒,Cookies只适合存非敏感信息,比如用户的偏好设置(比如默认显示深色模式),像密码、银行卡号这种敏感信息,得存加密后的token,这样即使Cookies被拿到,也不能直接得到真实信息。我之前犯过傻存了用户密码,被做安全的朋友骂了一顿,后来赶紧改成存加密token了。
2.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,您必须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!
3. 不得使用于非法商业用途,不得违反国家法律。否则后果自负!
4. 本站提供的源码、模板、插件等等其他资源,都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!
5.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、失效或广告,请联系管理员处理!
6.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,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!
7. 如遇到加密压缩包,请使用WINRAR解压,如遇到无法解压的请联系管理员!
8. 精力有限,不少源码未能详细测试(解密),不能分辨部分源码是病毒还是误报,所以没有进行任何修改,大家使用前请进行甄别!
站长QQ:709466365 站长邮箱:709466365@qq.com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