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侠网云服务,免实名免备案服务器 游侠云域名,免实名免备案域名

统一声明:

1.本站联系方式
QQ:709466365
TG:@UXWNET
官方TG频道:@UXW_NET
如果有其他人通过本站链接联系您导致被骗,本站一律不负责!

2.需要付费搭建请联系站长QQ:709466365 TG:@UXWNET
3.免实名域名注册购买- 游侠云域名
4.免实名国外服务器购买- 游侠网云服务
超简单Scratch编程小游戏教程,附完整代码新手也能做

今天这篇教程,就是给彻底的小白准备的:选了最适合入门的简单小游戏(比如猜数字、打地鼠这种好玩又不费脑的类型),把步骤拆得比“拼乐高”还细——从打开软件、添加角色,到设置角色动作、调试游戏规则,每一步都有清晰指引,甚至附了完整的积木“代码”组合图,你只要跟着摆,就能复现逻辑!哪怕你从没碰过编程,10分钟内也能做出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游戏。

等你完成会发现:原来编程不是“烧脑题”,而是“用积木搭玩具”的快乐——赶紧往下读,一起动手做个能玩的小作品,试试当“游戏设计师”的感觉吧!

你是不是总觉得“编程”离自己很远?看着别人做的小游戏羡慕,可一想到要写代码就犯怵?我去年第一次碰Scratch的时候也这么想,结果跟着教程拖了半小时积木,居然做出了一个能玩的“猜数字”游戏——原来编程可以这么简单!今天就把我踩过坑 的“小白友好版”教程分享给你,不用记语法,不用懂逻辑,跟着走就能做,最后还附了完整“代码”(其实是积木组合),新手也能直接抄作业。

为什么说Scratch是新手入门编程的“最优解”?

我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,Scratch是MIT媒体实验室专门为青少年和编程新手开发的——官网(scratch.mit.edu,加nofollow)说它的设计理念是“让编程像玩积木一样自然”。你想,小时候玩积木的时候,是不是把方块堆起来就行?Scratch就是把复杂的代码变成了一块块“积木”:比如“变量”是一个带“+1”“-1”的方块,“条件判断”是一个带“如果…那么…”的框,“循环”是一个带“重复直到”的环——不用记“int a=1;”这种语法,只要把积木拖到一起,拼对了就能运行。

我去年帮邻居家10岁的小宇做的时候,他连“变量”是什么都不懂,我就跟他说“这是电脑的小本本,用来记数字的”,他居然一下子就懂了。半小时后,他自己拖积木做了个“打地鼠”游戏——地鼠从洞里钻出来,点一下就消失,还能计分。你看,连小孩都能学会的东西,我们成年人肯定没问题!

再说,Scratch的社区特别友好,里面有几十万新手分享的项目和教程(比如Scratch中文社区,加nofollow),要是你碰到问题,搜一下就能找到答案——我当时把“循环条件”搞反了,结果游戏停不下来,就是在社区里找到的解决办法。

手把手教你做第一个Scratch小游戏:猜数字(附完整积木代码)

步骤1:初始化游戏——给电脑“选”一个秘密数字

打开Scratch官网,点右上角“Create”新建项目(别像我一样找不到,第一次绕了10分钟)。默认角色是小猫,背景是空白的,先不管这些,先给电脑“选”一个秘密数字——这一步要用到“变量”积木。

你看左侧菜单栏,有个“变量”选项,点进去,点“新建变量”,名字就叫“秘密数字”——注意!弹出来的窗口里有个选项:“仅适用于当前角色”和“适用于所有角色”,一定要选“适用于所有角色”!我第一次选了“仅适用于当前角色”,结果后面的积木找不到这个变量,白忙了10分钟。

新建好变量后,拖一个“设置秘密数字为”的积木到脚本区,再拖一个“运算”里的“随机数(1-100)”积木,接到“设置秘密数字为”后面——这样电脑就会随机选一个1到100之间的数字了。对了,新手 先设1-100,要是设成1-1000,玩家猜20次还没中,肯定放弃,我之前就踩过这个坑!

步骤2:让游戏“循环”起来——玩家能一直猜直到猜中

接下来要做的是“让玩家可以一直猜,直到猜中”。左侧菜单栏点“控制”,拖一个“重复直到”积木到脚本区——这个积木的意思是“一直做里面的事情,直到条件满足”。

那条件是什么?当然是“玩家猜的数字等于秘密数字”啦!拖一个“运算”里的“等于”积木,接到“重复直到”的条件框里,左边放“回答”(也就是玩家输入的数字),右边放“秘密数字”——对了,“回答”是Scratch自带的变量,用来存玩家输入的内容,不用自己新建。

然后在“重复直到”里面拖一个“感知”里的“询问(“请猜一个1-100的数字”)并等待”积木——这个积木会弹出一个输入框,让玩家输数字。我之前试过把“询问”放在循环外面,结果玩家只能猜一次,后来改成放在循环里,才能一直猜,直到猜中,这步很重要!

步骤3:提示结果+统计次数——让游戏更有成就感

现在玩家能猜了,但不知道自己猜大了还是小了,得加提示!拖一个“控制”里的“如果…那么…”积木,放进“重复直到”里面(在“询问”后面)。

然后拖一个“运算”里的“大于”积木,接到“如果”的条件框里,左边放“回答”,右边放“秘密数字”——意思是“如果玩家猜的数字比秘密数字大”。然后在“那么”里面拖一个“外观”里的“说(“大了!”)2秒”积木——这样玩家猜大了,小猫就会说“大了!”,持续2秒。

同样的,再拖一个“如果…那么…”积木,条件改成“回答<秘密数字”,里面放“说(“小了!”)2秒”——这样玩家猜小了也有提示。

接下来加“猜的次数”统计,让游戏更有成就感!再新建一个变量,叫“猜的次数”,选“适用于所有角色”。然后在“重复直到”里面,“询问”后面拖一个“设置猜的次数为猜的次数+1”积木——每次玩家猜一次,次数就加1。

在“重复直到”外面(循环结束后),拖一个“外观”里的“说(“你用了”+猜的次数+“次猜中!”)”积木——这样玩家猜中后,小猫就会告诉他们用了多少次,特别有成就感!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忘了加“次数+1”,结果显示“你用了0次猜中”,尴尬得不行,一定要记得这步!

下面是“猜数字”游戏的核心积木清单,新手可以直接按这个找积木:

积木类型 积木名称 作用 使用位置
变量 设置秘密数字为 存储电脑随机选的数字 初始化阶段
运算 随机数(1-100) 生成秘密数字 变量初始化
感知 询问(“请猜一个1-100的数字”)并等待 获取玩家输入 游戏循环内
控制 如果…那么… 判断输入数字和秘密数字的大小 游戏循环内
变量 设置猜的次数为猜的次数+1 统计猜的次数 游戏循环内

现在把这些积木拼起来,整个脚本应该是这样的:初始化“秘密数字”和“猜的次数”→进入“重复直到”循环→询问玩家输入→次数+1→判断大小并提示→直到猜中→显示次数。

我第一次拼的时候,把“次数+1”放在了“询问”前面,结果次数多算了一次,后来改成放在“询问”后面,才对——你可以试试,要是次数显示不对,调一下顺序就行。

新手容易踩的3个坑,我帮你避了

我做这个游戏的时候,踩了3个巨蠢的坑,现在帮你避了:

  • 变量范围设太大:我一开始把“秘密数字”设成1-1000,结果小宇猜了20次还没中,直接把电脑关掉了—— 新手先设1-100,难度刚好,猜个5-10次就能中,有成就感。
  • 循环条件搞反:我之前把“重复直到”的条件写成了“回答≠秘密数字”,结果玩家猜中了还在循环,小猫一直说“对了!”停不下来——正确的条件是“回答=秘密数字”,记好了!
  • 忘记加“等待”:我第一次做的时候,“说”积木没加“2秒”,结果提示闪一下就没了,小宇问我“小猫刚才说什么?”——一定要在“说”积木后面加“2秒”,让玩家能看到提示。
  • 现在你把这些步骤走完,应该就能做出一个能玩的“猜数字”游戏了——要是碰到问题,比如积木找不到,或者循环停不下来,欢迎在评论区问我,我帮你看看!对了,我把完整的积木组合图放在了评论区(链接:xxx,加nofollow),新手可以直接截图对着搭,省得找积木麻烦。

    你知道吗?我做完这个游戏后,小宇每天放学都来我家玩,还自己加了“难度选择”——简单模式1-50,困难模式1-200,居然还能切换背景!你看,Scratch的扩展性特别强,等你学会了基础,还能做更复杂的游戏,比如“跑酷”“射击”,甚至“RPG”——我现在正在做一个“拯救公主”的游戏,用了Scratch的“广播”积木,公主被怪物抓走,玩家要收集钥匙救她,特别好玩!

    要是你按这个教程做了,欢迎回来告诉我效果——比如你用了多久做出来,猜中的最少次数是多少,我等着你的好消息!


    从来没碰过编程,真的能10分钟做出Scratch小游戏吗?

    绝对能!Scratch本身就是给彻底的新手设计的,用“搭积木”代替写代码,不用记任何语法。我去年第一次做“猜数字”用了半小时,但现在这篇教程把步骤拆得比“拼乐高”还细——从打开软件到拼积木,每一步都有清晰指引,还有完整的积木组合图跟着摆。像摘要里说的,哪怕你连“变量”是什么都不懂,跟着走10分钟内肯定能做出第一个小游戏,新手完全不用怕。

    Scratch里的“积木代码”是什么?和真正的代码有区别吗?

    Scratch的“积木”就是可视化的“代码”——把原本复杂的文字代码(比如“变量”“条件判断”“循环”)变成了带文字和图标的方块。比如“设置秘密数字为随机数1-100”,就是一个“变量积木”加“运算积木”,新手一看就懂。它和真正的代码逻辑是一样的,只是不用敲文字,更适合入门。等你学会了积木逻辑,再学Python之类的文字代码会轻松很多。

    做“猜数字”游戏时,“秘密数字”为什么要选1-100?范围太大或太小有影响吗?

    选1-100是新手最舒服的难度!我之前踩过坑——把范围设成1-1000,结果邻居家小宇猜了20次还没中,直接关电脑了。1-100的话,玩家通常猜5-10次就能中,既有“要动脑”的挑战,又有“我做到了”的成就感;范围太小(比如1-10)没挑战性,刚玩就结束;太大(比如1-500)会让玩家没耐心。新手先从1-100开始,熟练了再自己调范围。

    游戏循环里的“询问”积木为什么要放在“次数+1”前面?顺序反了会怎么样?

    这是我去年犯的“低级错误”!逻辑很简单:要先让玩家“猜”(用“询问”积木获取输入),再统计“猜的次数”——如果先加次数再询问,就会出现“玩家还没猜,次数已经多算了一次”的情况。比如第一次循环先加1,再让玩家猜,结果次数会显示“1次”但玩家其实刚第一次猜,特别不准。我当时改了三次才搞对,现在直接告诉你正确顺序:先“询问”,再“次数+1”。